锂电池的生产工艺可以分为前道极片制造、中道电芯封装、后道电池活化三个阶段,而活化阶段的目的是让电池中的活物质和电解液经过充分活化以达到电化学性能稳定。活化阶段包括预充电、化成、老化、定容等阶段。
锂电池的老化制度一般是指电池装配注液完成后,第一次充放电化成后进行老化。老化方法有两种,一是常温老化,七至二十八天左右的时间;二是高温老化,时间一至三天,温度一般在38-50℃之间。那老化对锂电池性能到底有怎样的影响?
一、稳定性能:在常温或高温环境下,将锂电池放置一段时间进行老化,有利于电解液对极片进行充分浸润,便于稳定锂电池组的性能。
二、SEI结构重组:锂电池经过预化成工序后,石墨负极会形成一定量的SEI膜,该膜结构紧密且孔隙小,而将电池在高温下进行老化,有助于SEI结构重组,形成宽松多孔的膜。
三、加快副反应:进行老化处理,有助于锂电池尽快度过老化成后电池电压处于不稳定的阶段。另外,电极材料中的活性物质经过老化后,副反应的速度会明显加快,让锂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更快达到稳定。
四、便于筛选:老化成之后电芯的电压不稳定,其测量值会偏离实际值,老化后的电芯电压、内阻更为稳定,便于筛选一致性高的电池。
对锂电池组进行老化处理,不管是常温老化还是高温老化,都只是为了让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能进行充分的化学反应,让锂电池组达到更稳定的状态。